7010电影网免费看大片 https://www.7010.xyz
2022H1港股环保新能源企业盈利普跌,利润率受压
2022年上半年,环保新能源港股企业大致录得收入同比增长,部份环保企业则收入下跌,主因疫情波动影响项目开发导致BOT建筑收入下跌。股东净利润则普遍同比下跌,不同因素导致利润率受压:
(一)能源价格上升,例如天然气运营商因为上游天然气供应价格增加,但未能有效转嫁至居民用户,导致销售毛差下跌。火电发电商受制于煤炭成本上涨;
(二)在商品价格升势下,加上疫情波动影响生产,原材料价格上涨。例如纯碱供不应求导致价格大幅上升,拖累光伏玻璃生产商的毛利率;
(三)疫情防控措施增加行政及销售成本。
部分企业例如粤丰环保(1381 HK)、中广核矿业(1164 HK)、协鑫科技(3800 HK)在疫情背景下,却录得不俗盈利增长,主因于产能提升、运营效率良好、有效控制成本、资源价格上涨。例如(一)粤丰环保的上半年垃圾处理量及售电量分别同比增加47.7%及42.1%:(二)中广核矿业的天然铀现货价格同比增长65.9%;(三)协鑫科技的多晶硅平均售价同比上涨78.3%。
欧洲能源紧张,天然气管道北溪一号停止运作
俄乌冲突自2 月爆发后,欧洲能源渐见供应紧张,推动全球化石燃料(例如原油、天然气、煤炭)能源价格上涨。其中,9月7日晚Henry Hub天然气价格按年上涨约78.3%。
连接俄罗斯与德国的天然气管道北溪一号(Nord Stream 1)原定于8月底至9月初的维修期后重开。俄罗斯国营天然气公司Gazprom持有北溪项目的51%股权。但据最新报道,Gazprom表示由于其中的压气站涡轮机漏油,不符合安全规定,因此无限期暂停通过北溪一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
2021年欧盟的天然气进口依赖度达到83.1%,北溪一号停运对欧盟影响巨大,根据欧盟统计局(Eurostat),其中法国、意大利、德国分别有95.9%、93.5%、89.3%天然气来自进口。表面上欧盟23.3%的天然气进口量来自俄罗斯,但由于来自乌克兰及白俄罗斯的天然气大部分也源自俄罗斯,我们因此估计实际上约40%的天然气进口来自俄罗斯(见图表3)。2021年,约35%来自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通过北溪一号输送。换言之,如果根据2021年的数字,北溪一号停运导致欧盟天然气进口量减少约15%。
按能源消费量分布计算,相比中国,整个欧洲地区(不含独联体)十分依赖天然气。据英国石油公司的统计,2020年,石油、天然气、煤炭、核电、水电、其他再生能源分别占欧洲能源消费总量的33.8%、25.2%、12.2%、9.6%、7.5%、11.6%。中国的相关天然气比率仅为8.2%,相反煤炭占比达到56.6%。
预计增加火电、核电、风电、光伏等其他发电模式使用
面对能源供应紧张,短期上,欧洲提出节省能源消耗建议及考虑对俄罗斯天然气价格设定上限。但我们认为俄乌冲突的影响不是暂时性,即使冲突今年内停止,西方与俄罗斯的关系也已经发生结构性改变,难以短期内恢复。欧洲在能源供应上需要从长计议,预计欧洲将增加火电、核电、风电、光伏等其他发电模式使用。
自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一些国家/地区例如德国宣布淘汰核电使用计划。但能源紧张下,德国近日也宣布,原本全国三座核电厂计划2022年底前全面关闭,目前其中两座则延续运营至2023年4月。其他国家/地区,例如日本也有意重启闲置核电厂,及自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停止发展核电项目后,计划再次兴建核电厂。
港股关注:中广核矿业(1164 HK)、协鑫科技(3800 HK)
我们认为欧洲能源危机将增加对新能源的需求,支持新能源产品的价格及销量,上游企业可率先受惠。视乎自身成本结构,个别中游设备生产商亦可陆续受惠。
中广核矿业是中广核集团旗下提供核能发电燃料的天然铀生产及贸易商,公司持有
(一)三个位于哈萨克斯坦的在产铀矿项目的49%股权,资源量为4.9万吨铀;(二)一个位于哈萨克斯坦的在建铀矿项目的49%股权,资源量为1.4万吨铀,预计于2025年投产;(三)一个位于加拿大在研铀矿项目的14.2%股权,资源量为5.3万吨铀,预计于2030年投产。
公司成功优化生产成本,2022年上半年,铀矿生产成本同比下跌11.9%至15.6美元/磅 U 3 O 8.在之前提及的铀价上涨下,现货价格与生产成本的价差也由2021年上半年的12.5美元/磅U 3 O 8同比增加176.0%至34.5美元/磅 U 3 O 8。
受惠于铀贸易业务增长,中广核矿业2022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上升30.7%至24.1亿元港币。铀矿业务则被归属于应占合营及联营公企业绩计算。在铀矿产量同比提升157.9%及铀价格增加下,公司股东净利润最终同比大幅上涨885.5%至3.6亿元港币。
协鑫科技是全球其中一家主要的硅料生产商。公司2022年上半年多晶硅及硅片销量分别同比增长83.4%及36.5%,相关平均售价分别同比上升78.3%及39.6%。上半年收入及股东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74.1%及187.1%至153.3亿元及69.1亿元人民币。
(文章来源:财联社)
文章来源:财联社